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8.15.2012

祖父母節

教育部自99年明定8月的第4個禮拜日為「祖父母節」,

桃園縣政府除配合宣導該節日之理念與重要性外,

更與米倉國小共同設攤辦理「祖父母節嘉年華」活動

歡迎全家大小一同參加,祖孫共同參與,學習感恩和關懷家人。

(一)時間:101年8月26日(星期日)10:00~16:00

(二)地點:桃園縣政府廣場

(三)聯絡電話:03-3366885(桃園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vip--af000065602

7.24.2012

我真的沒有 ....


小孩子是天真無邪地~~



7.14.2012

親子旅遊

常煩惱在假日要帶寶貝們

去哪裡做有益身心又不用花大錢的活動嗎?

參考下面這些政府開辦的室內遊玩空間場地

難得的親子時間  不要輕易地讓留白唷 ^^


還有地方這裡沒介紹到??
點選 http://www.abic.com.tw/       好“景點”道相報!

     歡迎把你知道的好景點、親子餐廳推薦給大家~

 

7.12.2012

怎樣教導孩子認識「死亡」?

昨晚做完老爸的第二場法會,回到家換下了穢服淨身,收拾了心情哄華華睡覺。
突然她問我:「爸爸,為什麼要拜阿公?
我說:「拜阿公是因為他過世了」。
她又問:「那拜阿公為什麼要說阿彌陀佛?
我說:「因為阿彌陀佛會帶阿公去很快樂的地方」。
她繼續問:「那阿公要去多久呢?
我說:「阿公會去很遠很遠的地方,他會在天上看著妳長大啊!」
她又問:「那阿公為什麼要睡在冰箱裡啊?
我說:「因為他在睡著等著阿彌陀佛把他的痛痛帶走。」
最後她問:「那阿公什麼時候會醒來?
聽到這一句話,我已經回不出話來了,忍著泛紅的眼眶,
跟她說:「等妳長大了就會知道他什麼時候會醒來!」⋯⋯ (此篇作者是我親愛的弟弟)
 想著她短小的身影,旁著我們大人們又拜又跪的模樣,
我的心好酸‥‥
深怕她又突然問我什麼,一整晚無法入眠
========================================================================

怎樣教導孩子認識「死亡」?


孩子對「死亡」的概念
  由於小孩子在語言(語意)的運用上尚未完全成熟,我們很難以表面上的用詞來區分孩子是否具有「死亡」或「生命」的概念,知道什麼是死的,什麼是活的。剛開始時,孩子認為一個正在旋轉的電風扇、一輛行駛中的汽車或腳踏車都是活的,等他能區分成人們所謂的「有生命的、活的」東西,大約要到四歲以後。至於「死亡」,則要更大一些。

  孩子會害怕死亡,可能是母親沒有設法教導孩子,以致讓孩子有了錯誤的模仿。以孩子的怕黑為例,美國精神醫學家陶蘭德(John Dolland)和心理學家米勒(Neal E• Miller)兩人曾做過研究,認為孩子並不是天生怕黑,當他碰到一個很具創傷性的經驗(例如︰肚子餓了沒人理他,越哭越難受),若這時孩子正一個人處於黑暗中,很可能他就會怕黑或怕一個人獨處了。

  當孩子剛接觸到一種新的經驗(如死亡)時,他可能對它一無所知,而是從父母那兒得到有關它的訊息,所以該注意的是父母對「死亡」的反應,即父母是否每次談到「死亡」時,言談或表情中給了孩子「那是很可怕」的觀念;而在孩子發生某些創傷性的情況時,母親也是表現出那種表情。這種經驗累積起來,讓孩子感覺到︰媽媽一有這種表情就是不好的,以後一看到媽媽有這種表情,就產生恐懼感。

此外,也可能是家長平日有意無意地嚇過他、騙過他。例如︰「你再不聽媽媽的話,媽媽會氣死。」他一聽媽媽要死,就沒有媽媽了,從此不能餵他吃飯,替他洗澡,他能不害怕嗎?再如孩子不肯睡覺,父母若嚇唬他︰「趕快睡,不然魔鬼會來捉你哦﹗」孩子把魔鬼與死亡連在一起,也會導致他恐懼、害怕。

讓孩子自然接受死亡的概念
  孩子在幼稚園以前並不是很明確地知道「死」是什麼,如果大人對「死亡」這件事表現得很平靜,孩子就會很自然的接受;如果大人表現得比較歇斯底里,孩子就會覺得死是可怕的。所以,重要的是大人本身對死亡的反應態度。教導「死亡」的概念,並不是嘴巴講,而是由身體上、行動上直接告訴孩子的。



一個人若失去心愛的人或東西,當然會很哀傷,孩子會觀察到父母的這種情緒。若母親表現出恐懼、無助,孩子也會有這種表現。若母親表現出一種懷念的哀傷,孩子也會學著了解這點。在幼稚園以前,孩子可能不容易了解或體會另一個人的感受,母親可以把她哀傷的理由簡單、具體地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什麼這麼哀傷」。

  平日若看到送葬的行列經過,就可以把握住這個機會,用平和的態度和最淺顯的話告訴孩子︰「就像花開過一段時間,花累了,想休息,花就謝了。其他的動物是這樣,我們人也是這樣,老了就會死,像睡著了一樣。」孩子聽到父母談死亡像談一件很自然的事,他就不會害怕了。因此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幫助孩子清楚地面對它,不要避而不談。

  另外,帶孩子去掃墓時也是個機會。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花謝了,但是樹還活著,以後它還會再開新的花,祖父(母)死了,還有爸爸、媽媽;以後爸爸媽媽也會死,但是你自己也會有孩子,這樣一直傳下去。」讓孩子以另一種角度來認識死亡。

「死亡」是好的生活教材
  日常生活裡,孩子接觸到「死亡」最直接的經驗,大概是在自己飼養的小動物死去時,遇此情形,成人們該如何把握時機來開導孩子呢?

  孩子看到園裡養的小動物死掉,會很傷心,難過,遇到有小動物死掉時,老師應先把牠的屍體處理掉,再告訴孩子。老師可以自然的告訴他們「牠死了」,讓他們知道「有些東西會自然的與我們分開」;不必刻意保護孩子,因為他們長大以後還是要面對這種事。

  除了傷心、難過之外,孩子也會產生一個疑問「牠為什麼會死掉」,老師就應當藉這個機會和孩子討論有關的問題,例如︰該怎樣照顧牠們?牠們要吃什麼東西等,讓他們體會到適當的關愛方式的重要。

  政大實驗小學附屬幼稚園曾發生過一個實例︰以前園裡有一班小朋友很喜歡小白兔,常常抱牠、摸牠,但是另一班的小朋友也很想抱牠,雙方為此爭執不下。結果一位小朋友為了不願心愛的白兔被人搶走,便把牠抱到滑梯上往下摔,結果小朋友發覺兔子不動了、死了。孩子又傷心又氣憤地跑來告訴老師,這時老師沒有露出大驚小怪的表情,而先疏導孩子們的情緒,以免造成孩子間的敵視(事後一定要特別處理,與肇事的孩子談談)。孩子問老師該怎麼辦,老師就反問孩子,讓孩子表示意見,孩子會自然地說出看到家裡人處理這種事的經驗(埋起來或火葬)。一班中有一、兩位小朋友有這樣的經驗,往往就能教育其他的小朋友,使他們沒有恐懼感。當老師徵詢過他們的意見後,決定把牠埋起來。孩子們便和老師一起挖個深洞,把兔子放進去,有的小朋友還摘朵花放在上面﹗



平常孩子飼養的小動物死了,跟他的一樣玩具掉了沒有什麼兩樣,父母或老師不需擔心怎樣和孩子談到「死亡」,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死亡就是不會動、不會呼吸了」。面對這樣的問題時,該處理的是孩子的情緒問題,父母要設法了解他表現那種情緒當時的想法,讓他講出來,然後,再把他的想法和現實合理地結合起來,這會對孩子有些幫助。

  此外,平常應注意避免講「鬼怪」的故事,也不要用「死亡」來威脅孩子或壓制孩子的吵鬧,以免孩子產生怕黑、怕死亡,晚上不敢起來上廁所、不敢一個人走路等後遺症。


奇蜜親子網編輯整理 (http://parent.kimy.com.tw/new/article.aspx?id=1608)

6.08.2009

Art and Crafts 美勞時間









http://www.disney.com.tw/DisneyChannel/shows/artattack/popup_faq/content/index.html

動手玩創意 (art attack)
英國的一個兒童節目,主要教導兒童繪畫和製作手工藝術品。它也是CITV播放最久的兒童節目,1989年起由尼爾·布坎南主持,至2007年結束。在節目中,布坎南會製作3至4個藝術品,並逐步示範給觀眾看。這節目最初只有15分鐘,但由系列11開始延長至20分鐘。
http://www.hitentertainment.com/artattack/
Art Attack is a British children's television series revolving around art. It was one of CITV's longest running programmes, running from 1990 until 2007. It was presented throughout by Neil Buchanan. The show involves Buchanan producing three or four works of art, taking the viewer through its production step by step.

Free coloring pages

http://www.myfreecolouringpages.com/free_coloring_pages.htm
http://www.coloring.ws/coloring.html
http://www.kidscolorpages.com/coloringpages.htm
http://www.uptoten.com/kids/coloringpage-home.html
http://www.coloring-page.com/
http://www.dltk-kids.com/coloring.htm
http://coloringpagesforkids.info/

Crafts for kids:

http://www.enchantedlearning.com/crafts/ These crafts projects use materials found around the house, like egg cartons, cardboard, paper, boxes, string, crayons, paint, glue, etc.
http://www.amazingmoms.com/htm/kidsart.htm Fun arts and crafts for kids. Ideas for children in preschool, K-6 classrooms, Sunday school and Scouts.
http://www.craftsforkids.com/projects.htm Ready. . . set. . . go. . . to one of the terrific Hands On projects and games we've put online for you this month.
http://crafts.kaboose.com/ Kaboose fun crafts for kids are for every holiday and season!


1 2 招 養 出 快 樂 小 孩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有創意的讚美: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用心聆聽: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想到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